鄭州中天建筑節能有限公司
裝配式建筑投資綜合報告
目錄
1、 國家戰略,各省獎勵政策
2、 裝配式建筑的概念,意義
3、 裝配式建筑設計,成本,投標
4、 裝配式建筑的重要性及特點
5、 生產裝配式建筑的生產線有哪些
6、 裝配式建筑中室內外墻板的設備
7、 裝配式建筑的總投資及規劃圖
2017 06 06
第一項 國家戰略
國務院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6年9月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以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更大程度利企便民;決定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會議指出,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是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關鍵之舉,有利于提高政府效率和透明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變“群眾跑腿”為“信息跑路”、變“企業四處找”為“部門協同辦”。一要優化再造服務流程。各地區、各部門要加快政務服務事項電子化和網絡化,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凡能實現網上辦理的事項,不得要求群眾必須到現場辦理;能通過網絡共享的材料,不得要求群眾重復提交;能通過網絡核驗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單位重復提供。對與企業注冊登記、生產經營、資質認定、商標專利等,以及與居民教育醫療、戶籍戶政、社保等密切相關的服務事項,都要推行網上受理、辦理、反饋,做到“應上盡上、全程在線”。二要優化再造服務平臺。依托政府門戶網站,整合政務信息和服務平臺,推進實體政務大廳與網上服務平臺融合,推動服務事項跨地區遠程辦理、跨層級聯動辦理、跨部門協同辦理,做到“單點登錄、全網通辦”。鄉鎮(街道)和村(社區)等基層服務網點要利用共享的網上服務資源,發揮社會力量作用,重點圍繞勞動就業、社保救助、扶貧脫貧等領域,開展上門辦理、免費代辦等便民服務。三要打通數據壁壘,促進各部門、各層級、各業務系統互聯互通。國務院各部門要盡快向各省(區、市)網上政務服務平臺開放實時數據接口,力爭到2017年年底前,各省級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建成面向公眾、開放共享的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2020年年底前,建成覆蓋全國、一網辦理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四要加強系統和信息安全防護能力,加大對涉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重要數據保護力度。五要加快清理不適應“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各種規定,建立健全電子證照、電子公文、電子簽章等標準規范,統一身份認證體系。依托信息技術和制度創新,提高政府感知群眾期盼、回應社會關切、服務公眾需求的能力。
會議認為,按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要求,大力發展鋼結構、混凝土等裝配式建筑,具有發展節能環保新產業、提高建筑安全水平、推動化解過剩產能等一舉多得之效。會議決定,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常住人口超過300萬的其他城市為重點,加快提高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為此,一要適應市場需求,完善裝配式建筑標準規范,推進集成化設計、工業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支持部品部件生產企業完善品種和規格,引導企業研發適用技術、設備和機具,提高裝配式建材應用比例,促進建造方式現代化。二要健全與裝配式建筑相適應的發包承包、施工許可、工程造價、竣工驗收等制度,實現工程設計、部品部件生產、施工及采購統一管理和深度融合。強化全過程監管,確保工程質量安全。三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將發展裝配式建筑列入城市規劃建設考核指標,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出臺規劃審批、基礎設施配套、財政稅收等支持政策,在供地方案中明確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比例要求。用適用、經濟、安全、綠色、美觀的裝配式建筑服務發展方式轉變、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2016年對于裝配式建筑來說可以說是及其不平凡的一年,自《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文件發布之后,從中中央到地方關于發展裝配式的政策在2016年相繼出臺,相關的技術規范也逐漸發布,同時出現了很多的裝配式設備、構件生產企業,關于裝配式建筑的項目也是遍地開花,很多省市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2017年,元旦一過,很多省市緊接出臺相關裝配式建筑政策,從各地文件來看,2017年各地預計裝配式建筑的占新建建筑的比例確實有很大的提高以及政策支持優惠政策確實很大,裝配式建筑項目將會進一步擴大,恐怕裝配式建筑呈井噴之勢。
繼1月4日北京市發布相關文件之后,短短一周內,湖北省、江西省、山東省等省市相繼發布相關文件。
1月13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文件,文件明確了發展裝配式建筑的目標、重點任務、支持政策以及保障。見
1、發展目標:
(1)2017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10%左右。其中全省設區城市新建公共租賃住房、棚戶區改造安置項目等全部采用裝配式;政府投資工程應采用裝配式技術;
(2)2020年,建立健全相關技術、標準和監管體系;濟南、青島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30%以上,其他設區城市、縣市分別達到25%、15%以上;
(3)到2025年,全省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40%以上;形成一批裝配式建筑產業集群。
2、重點任務:
(1)編制技術規劃;
(2)完善技術標準;
(3)推行標準化設計;
(4)實施工廠化生產;
(5)實行裝配化施工;
(6)推行一體化裝修;
(7)加強信息化管理;
(8)推行工程總承包;
(9)發展綠色建材;
(10)確保質量安全。
3、支持政策:
(1)強化用地保障:各地在建筑用地上優先安排裝配式技術產業;
(2)加大財稅激勵:執行貸款貼息、增值稅優惠、專項基金返還等方式對裝配式相關企業進行財政支持和鼓勵;
(3)完善金融服務:購買裝配式住宅的,在貸款額度、貸款期限及貸款利率方面給予政策優惠;并將裝配式部品部件評價標識信息納入政府采購、招投標、融資授信等環節的采集信息;
(4)加強科技支持;對符合條件的裝配式建筑研發企業給予財政補助;
(5)減輕企業負擔;外墻預制部分的建筑面積(不超過規劃面積的3%)不計入成交地塊容積率核算;對符合規定的裝配式建筑商品房項目,可降低預售資金監管比例;質量保證金項目可扣除預制構件價值部分、農民工工資、履約保證金可減半征收;各地應將裝配式建筑納入招商引資重點行業并給予優惠。
4、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
(2)加強隊伍建設;
(3)加強考核督查;
(4)加強宣傳引導。
其他省市裝配式建筑最新政策
江西省
(2017年1月9日)
發展目標:
力爭2017年建筑業總產值實現10%以上的增長目標,裝配式建筑達到200萬平方米。并且2016年已啟動了6個裝配式試點城市;
確保目標實現的措施:
(1)積極吸引有實力的裝配式建筑企業來贛投資發展,推動省內骨干建筑企業與省外強企合作。
(2)用好用活用足鼓勵支持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政策措施,對政府投資性的公建項目、保障房建設等設定剛性比例發展裝配式建筑。
(3)江西還將加快技術和管理方式創新,加大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開發利用力度,發展綠色、低碳、可循環的新型材料,引導裝配式建筑與綠色建筑協調發展。
(4)進一步消除市場壁壘,取消一切不符合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的、歧視性的“土政策”,營造建筑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湖北省
(2017年1月11日)
發展目標:
(1)武漢市二環以內及國家、省、市生態示范區內的民用建筑,政府投資公益性公共建筑和獨立成棟的保障性住房項目均應按裝配式方式建造,并逐年擴大應用區域;
(2)力爭2020年內達到新建建筑面積的30%以上,并實現住宅全裝修和成品交付。
(3)在推進裝配式建筑的同時,結合武漢大建設時期的特點,積極推進橋梁、管廊等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采取裝配式方式建造。
寧波
發展目標:
(1)從2017年1月1日開始,繞城高速以內范圍新出讓的土地,所有的項目一律要求配比裝配式建筑。
(2)繞城高速以外的各縣市區城區,30%以上的項目要求采取裝配式搭建。
(3)到2020年,寧波所有新建建筑當中裝配式建筑的數量要達到35%。
主要是給予建設單位面積獎勵、提前預售等政策;
安徽
發展目標:
(1)到2020年,裝配式施工能力大幅提升,力爭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15%。
(2)到2025年,力爭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
確保實現的目標:
(1)完善技術標準體系、強化實施能力建設、推行工程總承包等方面全力促進建筑產業轉型升級,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設計、生產、施工企業圍繞裝配式建筑的先進適用技術、工法工藝和產品開展科研攻關;
(2)推動裝配式建筑設計、生產、施工過程的通用化、模數化、標準化,積極應用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提高建筑領域各專業協同設計能力。
(3)提高產業集聚度,培育一批技術先進、專業配套、管理規范的龍頭企業和產業基地。
(4)提高高強混凝土、高強鋼、耐候鋼等綠色建材在裝配式建筑中的應用比例和應用范圍。
(5)裝配式建筑原則上應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可按照技術復雜類工程項目招投標。工程總承包企業對工程質量、安全、進度、造價負總責。
(6)建立全過程質量追溯制度,加大抽查抽測力度,嚴肅查處質量安全違法違規行為。
北京
發展目標:
(1)北京的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資的新建建筑將全面采用裝配式建筑;
(2)通過招拍掛方式取得城六區和通州區地上建筑規模5萬平方米(含)以上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商品房開發項目將全部采用裝配式建筑;
(3)在其他各區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取得的地上建筑規模10萬平方米(含)以上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商品房開發項目也全部采用裝配式建筑。
確保目標實現的五大措施:
(1)以土地供應為抓手,在規劃審批、項目立項等環節強化監督與指導;
(2)完善裝配式建筑標準規范,合理布局預制構件生產企業;
(3)推行工程總承包模式,健全相對應的制度和管理方式;
(4)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筑,政府投資單體地上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含)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應為鋼結構建筑,實施裝配式建筑范圍內的單體地上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含)以上社會;投資的新建公共建筑宜采用鋼結構建筑,學校、醫院等公共建筑和工業建筑應優先采用鋼結構建筑;
(5)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實施面積計算、面積獎勵、財政資金獎勵、稅收優惠、房屋預售、科研、金融信貸以及評優支持等支持政策。
從最近兩個月的文件來看,全國各地在完成2016目標的前提下都對2017年及以后的裝配式建筑發展做了規劃,在政策上,在技術與經濟方面都相繼出臺了具體的扶持措施,來確保裝配式建筑的發展。預計今后幾年,裝配式建筑相關項目呈井噴之勢。
隨著國家對節能環保治理力度的加大,裝配式建筑逐步替代傳統現澆式勢在必行,今后,裝配式將與精裝修、工程總承包一起成為建筑行業的大方向。
河南發布重磅新政 大力推廣裝配式鋼結構建筑
2016年 7月13日,河南省住建廳發布了由河南省工信委、省住建廳聯合印發的《河南省促進綠色建材發展和應用行動實施方案(2016—2018年)》。
《方案》提出:
到2018年,培育2到3個高品質高質量產值100億元以上的重點企業,滿足綠色建筑需要;發展5到7個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培育裝配式建筑生產、應用、運維聯合體。推廣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推廣節能玻璃和節能門窗,開展綠色建材星級評價。
發展新型墻體和節能保溫材料。重點發展本質安全和節能環保、輕質高強的墻體和屋面材料,引導利用可再生資源制備新型墻體材料。依托尾礦、建筑廢棄物等資源建設新型墻體材料、機制砂石生產基地。研發推廣鋼結構等裝配式建筑應用的配套墻體材料。
鼓勵發展保溫、隔熱及防火性能良好、施工便利、使用壽命長的外墻保溫材料,開發推廣結構與保溫裝飾一體化建筑體系技術和保溫、阻燃、吸水率低、使用壽命長的無機保溫板材和復合防火保溫板材。
推廣裝配式建筑及構配件。推廣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在文化體育、教育醫療、交通樞紐、商業倉儲等公共建筑中積極采用鋼結構,發展鋼結構住宅。工業建筑和基礎設施大量采用鋼結構。在大跨度工業廠房中全面采用鋼結構。推進輕鋼結構農房建設。
設立綠色建材發展專項資金。對于綠色建材產業園區、獲得綠色建材標識的生產企業,國家級和省級認定的綠色建材研發平臺、綠色建材應用示范工程優先考慮安排產業發展資金。對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企業給予貸款貼息。將綠色建材評價標識信息納入政府采購、招投標、融資授信等環節的采信系統等。
第二項 裝配式建筑的概念 意義
發展裝配式建筑 順應潮流一舉多得
2016-9-14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用適用、經濟、安全、綠色、美觀的裝配式建筑服務發展方式轉變、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什么是裝配式建筑?就是把凡是能在施工現場分解出來的部件,都事先在車間的生產線上按照統一標準做好,然后運到工地像“搭積木”一樣組裝起來。建造速度快,受氣候條件制約小,節約勞動力并可提高建筑質量。
舉例來說,一棟30層的高樓,應用裝配式建筑技術,12個工人最快只需要180天就可以建成。這個效率是驚人的,如果用傳統建造方式,要想在180天建成30層的高樓,那簡直難以想象。
這些年,傳統“人海戰術”式的建筑生產組織方式,因為對人工勞動嚴重依賴、簡單重復勞動多、科技含量低,使得建筑施工行業作業效率普遍低下,原材料消耗大,環境污染問題突出,這種現場施工、現場砌筑、人隨項目走的習慣性做法已經難以適應當今世界“節能減碳”、“綠色環保”的發展要求。
而“建筑業走向工廠化”的裝配式建造方式,是彌補現階段建筑業高技能勞動力短缺的有效途徑。工廠化通過工廠預制和現場裝配相結合的生產方式,不但縮短了建造周期,而且減少了對手工勞動和勞動技能的依賴。
國務院決定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為我國的建筑施工方式指明了方向,將對推進和改進我國比較落后的建造業產生十分有益的影響。我國建筑業的體量非常大,但是工藝比較落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可以幫助我國建筑業在節能、效率以及環保等方面取得很大的進步。
目前,裝配式建筑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在全國新建建筑中的比例不足5%。今年年初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我國要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
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建筑工業化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建筑業總體上依然停留在手工砌筑時代。而在歐美和日本,建筑工業化的比例已高達50%~70%。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常住人口超過300萬的其他城市為重點,加快提高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確實是順應潮流的舉措,一舉多得。
裝配式建筑可以提高效率,也非常節能環保,這個方向非常對,但是在實踐中,推動起來有一定困難,原因有觀念、流程以及規模等各方面的因素。從樣板房、拆遷房或者保障房入手,逐漸更新、引導人們的觀念。
在推廣裝配式建筑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幾個問題。首先,我們缺少這方面的經驗和標準,特別是建筑隊伍對裝配式建筑的認知和熟悉程度還有待提高;第二,要明確我們發展裝配式建筑定位的消費層是誰,是高端的還是中低端的消費者?第三,地方政府在發展裝配式建筑方面的觀念,以及監管者對設計的監管,都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裝配式建筑對很多人來說并不陌生,簡而言之,就是拼裝而成的建筑;一個“拼”字背后卻是一場建筑業的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裝配式建筑的部分或大部分構件,如外墻板、柱、梁、樓板、空調板、陽臺板等,均在工廠里預制完成,然后運輸到施工現場,再將這些構件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組合、拼裝成為新的房子。作為新興的建筑模式,目前開發商和建筑施工企業對住宅產業化的態度已開始發生轉變,一些房企開始選擇這些預制裝配式產品,探索住宅產業化。
今年9月,國務院提出“發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減少建筑垃圾和揚塵污染,縮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質量
第三項 裝配式建筑設計 成本 投標
裝配式建筑造價高嗎?
目前行業推進PC建筑遇到最大的問題是“成本高”,這是事實,也可能是一個偽命題??
PC建筑造價構成與現澆結構肯定有差異,其工藝與傳統現澆工藝有本質的區別,建造過程不同,建筑性能和品質也會不一樣,二者的“成本”并沒有可比性。建筑領域不斷進行技術和工藝創新,最終的目標只有兩個:在同等造價條件下提高建筑性能,或者在同等建筑性能條件下降低造價。如果一個新工藝能夠既能降低造價又能提高建筑品質當然更好,但也不要太理想化。??
開發商對“成本”敏感,出于對成本的考量,為了完成成本控制目標,以及要求新工藝 “低成本”的心態,在決策時瞻前顧后,反復測算,錙銖必較,政府的容積率獎勵和補貼不足以抵消成本的增加,導致開發企業很少主動采用PC建筑。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筆者建議在現階段,技術沒成熟,造價又高,只要達到政府強制規定的PC指標下線即可,暫不用這么積極。??
放在更宏觀的思考維度,成本只是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和一個點,從全局,從整體,從長遠進行思考,未來,為了綠色環保低碳和提高建筑品質,適當增加造價也是能接受的,并且隨著PC技術的不斷進步,成本會逐漸下降。??
PC標準化,設計和生產標準化構配件,能在裝配建筑上通用,建筑工業化就先完成“模數協調原則標準”。只有這樣才能降低PC成本。中國PC部品非標化是裝配式建筑推廣的梗阻。??
如何進行PC設計與建造的優化?
推廣PC結構還是通過技術改進等手段,以降成本為突破口。??
優化PC建筑設計,采用適合預制的設計方案,提高PC建筑的附加值,降低成本。應滿足建筑使用功能、模數、標準化要求,采用現澆與預制相結合的方式,同時不斷優化設計。??
1、采取以下設計優化措施??
1、裝配式結構采用高強混凝土、高強鋼筋。??
2、采用主體結構、裝修和設備管線的裝配化集成技術。設備管線應進行綜合設計、減少平面交叉,采用同層排水設計。廚房和衛生間的平面尺寸滿足標準化整體櫥柜及整體衛浴的要求。??
3、建筑的圍護結構以及樓梯、陽臺、隔墻、空調板、管道井等配套構件、室內裝修材料采用工業化、標準化產品。門窗采用標準化部件。??
4、外墻飾面、采用耐久、不易污染的材料。采用反打一次成型的外墻飾面材料。外墻保溫改成鋼絲網架泡沫板抹灰保溫。??
5、適當提高PC率,PC率高可降低成本。??
2、建造方面的優化措施??
1、改進PC構件制造工藝,降低工廠措施攤銷費用;??
2、改進安裝施工工藝,降低機械、人工消耗;??
3、室內裝修減少施工現場的濕作業;
4、裝配式建筑,連接是施工的難點和重點,一是預制構件之間的連接,二是預制構件與新澆筑混凝土之間的連接。解決了連接的技術難題和效率問題,那么,裝配式的應用瓶頸等問題就迎刃而解。??
3、造價管理方面的優化措施??
??1、完全相同的兩棟房子,裝配式建筑的造價指標比現澆結構高約20%,裝配式建筑的鋼筋含量混凝土含量指標高于普通現澆混凝土結構約15%;但裝配式建筑造價增加不完全是鋼筋和混凝土含量的提高,其他方面到有抵消,如PC價格提高了,但砌體含量下降了,措施費減少了等;
2、供PC構件,選擇以一般納稅人計稅的廠家,進項稅可抵扣成本;??
?3、甄別供應商,市場價一般在2200~3000元/立方,爭取更優惠的價格;?
4、選擇承包商,PC安裝費用綜合單價報價,按不同的構件類型,安裝費一般在400~1000元/立方,爭取得到更有競爭性的價格。?
.jpe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eg) .jpg) .jpg) .jpg) .jpg) .jpg) .jpe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e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