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3.2 鋼筋骨架尺寸和安裝位置偏差(mm)(來源于GB50204)
項目
|
允許偏差
|
檢驗方法
|
綁扎鋼筋網
|
長度、寬度
|
±10
|
尺量檢查
|
網眼尺寸
|
±10
|
鋼尺連續測量三個空格,取最大值
|
綁扎鋼筋骨架
|
長度
|
±10
|
尺量檢查
|
寬度、高度
|
±5
|
尺量檢查
|
縱向受力鋼筋
|
錨固長度
|
負偏差不大于20
|
尺量檢查
|
間距
|
±10
|
鋼尺量兩端、中間各取一點,取偏差絕對值最大處
|
排距
|
±5
|
保護層厚度
|
柱子、梁
|
±5
|
尺量檢查
|
柱子、梁、樓板、外墻板、樓梯、陽臺板、空調板、內墻
|
±3
|
尺量檢查
|
綁扎箍筋筋、橫向鋼筋間距
|
±20
|
鋼尺連續測量三擋,取偏差絕對值最大處
|
鋼筋彎起點位置
|
20
|
尺量檢查
|
3.3.3. 應選用不影響結構構件性能和裝飾工程施工的隔離劑。
3.3.4. 在混凝土澆筑前應進行預制構件隱蔽工程檢查,并做好隱蔽工程驗收記錄。檢查項目應包括下列內容:
1、鋼筋的牌號、規格、數量、位置、間距等;
2 縱向鋼筋的連接方式、接頭位置、接頭質量、接頭面積百分率、搭接長度等;
3 箍筋、橫向鋼筋的牌號、規格、數量、位置、間距、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及平直段長度;
4 預埋件、吊環、插筋的規格、數量、位置等;
5 灌漿套筒、預留孔洞的規格、數量、位置等;
6 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7 夾心外墻板的保溫層位置、厚度、拉結件的規格、數量位置等;
8 預埋管線、線盒的規格、數量、位置及固定措施。
3.3.5. 混凝土澆筑前應符合以下要求:
1 混凝土強度等級、混凝土所用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耐久性和工作性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和工程設計要求。
2 鋼筋連接套筒、預埋螺栓孔應采取封堵措施,防止澆筑混凝土時將其堵塞。
3.3.6. 混凝土澆筑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混凝土應均勻連續澆筑,投料高度不宜大于500mm。采用立模澆筑時要采取保證混凝土澆筑質量的措施。
2 混凝土澆筑時應保證模具、門窗框、預埋件、連接件不發生變形或者移位如有偏差應采取措施及時糾正。
3 混凝土應采用機械振搗成型方式并滿足相應振搗要求。宜采用臺式振動臺振搗。
3.3.7. 夾心外墻板宜采用平模工藝生產,生產時應先澆筑外頁墻板混凝土層,再安裝保溫材料和拉結件,最后澆筑內頁墻板混凝土層;當采用立模工藝生產時,應同步澆搗內外頁墻板混凝土層,并應采取保證保溫材料及拉結件位置準確的措施。
3.3.8. 帶面磚或石材飾面的預制構件宜采用反打一次成型工藝制作,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 當構件飾面層采用面磚時,在模具中鋪設面磚前,應根據排磚圖的要求進行配磚和加工;飾面磚應采用背面帶燕尾槽或者粘結性能可靠的產品;
2 當構件飾面層采用石材時,在模具中鋪設石材前,應根據排板圖的要求進行配板和加工;應按照設計要求在石材背面鉆孔、安裝不銹鋼卡鉤、涂覆隔離層。
3 應采用具有抗裂性和柔韌性、收縮小且不污染飾面的材料嵌填面磚或石材之間的接縫,并應采取防止面磚或石材在安裝鋼筋、澆筑混凝土等生產過程中發生位移的措施。
3.3.9. 混凝土攪拌原材料計量誤差應滿足表3.3.9的規定。
表3.3.9 材料的計量誤差(重量)(復核)
材料種類
|
每盤計量容許誤差(%)
|
累計計量誤差(%)
|
水泥
|
±2
|
±1
|
骨料
|
±3
|
±2
|
水
|
±1
|
±1
|
摻合料
|
±2
|
±1
|
外加劑
|
±1
|
±1
|
3.3.10. 混凝土養護可采用自然養護、化學保護膜養護和蒸汽養護等養護方式。梁、柱等體積較大的預制混凝土構件宜采用自然養護方式;樓板、墻板等較薄預制混凝土構件或冬期生產的預制混凝土構件,宜采用蒸汽養護方式。
3.3.11. 預制構建采用灑水、覆蓋等方式進行常溫養護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的要求。
預支構件采用加熱養護時,應制定養護制度對靜停、升溫、恒溫和降溫時間進行控制,宜在常溫下靜停2h~6h,升溫、降溫速率不應超過20℃/h,最高溫度不宜超過70℃;預制構件脫模的表面溫度和環境溫度差不宜超過25℃。
3.3.12 構件脫模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構件脫模應嚴格按照順序拆除模具,不得使用振動方式拆模。
2 構件脫模時應仔細檢查確認預制構件與模具之間的連接部分,完全拆除后方可起吊。
3 構件脫模起吊時,混凝土預制構件的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且不應小于15N/mm2。
4 預制構件起吊應平穩,樓板應采用專用多點吊架進行起吊,復雜預制構件應采用專門的吊架進行起吊。
5 非預應力疊合樓板可以利用析了架鋼筋起吊,吊點的位置應根據計算確定。復雜預制構件需要設置臨時固定工具,吊點和吊具應進行專門設計。
3.3.13 采用后澆混凝土或砂漿、灌漿料連接的預制構件結合面,制作時應按設計要求進行粗糙面處理。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可采用化學處理毛或鑿毛等方法制作粗糙面。
3.3.14 預制構件脫模之后外觀質量不應有嚴重缺陷,且不宜有一般缺陷。對于已出現的一般缺陷,應按技術方案進行處理,并重新檢驗。外觀質量缺陷可按照表3.3.14進行判斷。
表3.3.14 預制構件外觀質量判定方法
名稱
|
現象
|
嚴重缺陷
|
一般缺陷
|
漏筋
|
構建內鋼筋未被砼包裹而外露
|
縱向受力鋼筋有漏筋
|
其他鋼筋有少量漏筋
|
蜂窩
|
砼表面缺少水泥漿而形成石子外漏
|
構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窩
|
其他部位有少量蜂窩
|
孔洞
|
砼中孔穴深度和長度均超過保護層厚度
|
構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
|
其他部位有少量孔洞
|
夾渣
|
砼中夾有雜物且深度超過保護層厚度
|
構件主要受理部位有那個功能的裂縫夾渣
|
其他部位有少量夾渣
|
疏松
|
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實
|
構件主要受力部位有疏松
|
其他部位有少量疏松
|
裂縫
|
縫隙從砼表面延伸至砼內部
|
構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響結構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縫
|
其他部位有少量不影響結構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縫
|
連接部位缺陷
|
構件連接處砼缺陷及連接鋼筋、連接鐵件松動
|
連接部位有影響結構傳力性能的缺陷
|
連接部位有基本不影響結構傳力性能的缺陷
|
外形
缺陷
|
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翹曲不平、飛出凸肋
|
清水砼構件內有影響使用功能或裝飾效果的外形缺陷
|
其他砼構件有不影響使用功能的外形缺陷
|
外表
缺陷
|
構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沾污等
|
具有重要裝飾效果的清水砼構件有表面缺陷
|
其他砼構件有不影響使用功能的外表缺陷
|
疊合類結構構件(如疊合梁、疊合樓板)和非結構構件(如外掛板、夾心墻板、內隔墻板)的外觀質量不應有一般缺陷。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3.3.15預制構件的允許尺寸偏差及檢驗方法應符合表3.3.15規定。預制構件有粗糙面時,與粗糙面相關的尺寸允許偏差可適當放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