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支吊架通用技術要求
a)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裝配式支吊架的術語和定義、材料、要求、試驗方法、檢驗、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等。
本標準適用于民用和工業建筑工程的給水排水、供暖、通風、空調、燃氣、熱力、電力、通訊、消防等系統的以重力作用為主要荷載的支吊架。管路介質為水或氣體,介質溫度范圍-20℃~130℃、介質壓力≤1.6MPa、管道公稱直徑DN10~300。
b)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 93 標準型彈簧墊圈
GB/T 95 平墊圈 C級
GB/T 191 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GB/T 985.1 氣焊、焊條電弧焊、氣體保護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薦坡口
GB/T 1804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線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3091 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
GB/T 3098.1 緊固件機械性能-螺栓、螺釘和螺柱
GB/T 3098.2 緊固件機械性能 螺母
GB/T 3098.6 緊固件機械性能-不銹鋼螺栓、螺釘和螺柱
GB/T 3098.15 緊固件機械性能-不銹鋼螺母
GB/T 3274 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結構鋼熱軋鋼板和鋼帶
GB/T 3280 不銹鋼冷軋鋼板和鋼帶
GB/T 5117 非合金鋼及細晶粒鋼焊條
GB/T 6414 鑄件 尺寸公差與機械加工余量
GB/T 6725 冷彎型鋼通用技術要求
GB/T 9944 不銹鋼絲繩
GB/T 9799 金屬及其他無機覆蓋層 鋼鐵上經過處理的鋅電鍍層
GB/T 10125 人造氣氛腐蝕試驗 鹽霧試驗
GB/T 12361 鋼質模鍛件 通用技術條件
GB/T 12362 鋼質模鍛件 公差及機械加工余量
GB/T 13912 金屬覆蓋層 鋼鐵制件熱浸鍍鋅層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GB/T 15389 螺桿
GB/T 18593 熔融結合環氧粉末涂料的防腐蝕涂裝
GB/T 18684 鋅鉻涂層 技術條件
GB/T 30571 金屬冷沖壓件 通用技術條件
GB/T 11352 一般工程用鑄造碳鋼件
GB/T 50018 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范
JG/T 160 混凝土用機械錨栓
c)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1) 裝配式支吊架 prefabricated supports and hangers
工廠預制的構件產品在工地現場組裝而成的支吊架。與建筑結構體牢固連接,以重力作用為主要荷載。
2) 連接構件 connecting members
包含槽鋼與槽鋼連接件及其配件,槽鋼與混凝土結構連接件及其配件(導軌底座),槽鋼與鋼結構連接件及其配件(梁夾)。
d) 材料性能
1) 支吊架金屬部件可由碳鋼或不銹鋼制作,碳鋼應符合GB/T 3274的規定,牌號不應低于Q235B,不銹鋼應符合GB/T 3280的規定。
2) 緊固件的性能等級應符合GB/T 3098.1、GB/T 3098.2、GB/T 3098.6和GB/T 3098.15的規定,螺栓性能不低于8.8(5.6)級,螺母性能不低于8級。
3) 墊圈的性能應符合GB/T93、GB/T95的規定。
4) 錨栓的性能應符合JG 160的規定,性能不低于5.8級。
5) 槽鋼性能應符合GB/T 6725的規定。
6) 鑄鋼應符合GB/T 11352的規定。
e) 技術要求
1) 外觀
連接構件應表面工整、光潔,不允許有銹蝕、折疊、裂紋、分層、滴瘤、粗糙、刺鋅、漏鍍等缺陷。外表的缺陷允許修補但應保持色澤一致。
2) 質量
(1) 支吊架槽鋼的尺寸、長度、彎曲角度的允許偏差應滿足GB/T 6723的要求。連接構件及其它配件尺寸公差應符合GB/T 1804粗糙的規定。
(2) 連接構件表面處理宜采用熱浸鍍鋅或者鋅鉻涂層(達克羅),表面處理應符合相應的標準,同時應滿足下列規定:
— 表面電鍍鋅處理時,應符合 《金屬及其他無機覆蓋層 鋼鐵上經過處理的鋅電鍍層鋅層》GB/T 9799的要求,厚度不應小于5μm;
— 表面熱浸鍍鋅處理時,應符合《金屬覆蓋層 鋼鐵制件熱浸鍍鋅層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GB/T 13912的要求,厚度不應小于45μm;
— 表面鋅鉻涂層處理時,應符合《鋅鉻涂層 技術條件》GB/T 18684 的要求,厚度不應小于8μm;
— 表面環氧噴涂處理時,應符合《熔融結合環氧粉末涂料的防腐蝕涂裝》GB/T 18593的要求,厚度不應小于70μm。
3) 連接構件承載力性能
連接構件應按照6.2的要求,進行承載力測試。
4) 槽鋼螺母防滑性能
槽鋼螺母應按照6.3的要求,進行防滑性能測試。
5) 槽鋼螺母抗拉拔性能
槽鋼螺母應按照6.4要求,進行抗拉拔性能測試。
6) 管夾抗拉拔性能
管夾應按照6.5要求,進行抗拉拔測試。
7) 管夾抗滑試驗—順槽鋼方向
管夾應按照6.6的要求,進行順槽鋼方向抗滑測試。
8) 管夾抗滑試驗—順管道方向
管夾應按照6.7的要求,進行順管夾方向的抗滑測試。
9) 角連接件荷載試驗
角連接件應按照6.8的要求,進行荷載性能測試。
10) 托臂荷載試驗
托臂應按照6.9的要求,進行荷載性能測試。
11) 組件疲勞性能
當支吊架組件承受疲勞荷載時,支吊架組件應按照6.10的要求,進行疲勞荷載性能測試。
12) 防腐性能試驗
槽鋼及連接構件的中性鹽霧性能應按照6.11的要求進行測試,測試完成后,槽鋼及其配件表面應不產生紅銹。
f) 試驗方法
1) 外觀及尺寸公差
(1) 外觀檢查在正常自然光線下,目測產品外觀,是否符合5.1的規定。必要時可以采用不超過10倍的放大鏡進行檢查。
(2) 尺寸檢驗使用相應精度的測量工具測量。
2) 連接構件承載力
連接構件測試,應能反映出該構件實際受力方式,如圖6.2所示對連接件施加荷載,試驗加載速率不應超過12.7mm/min。加載到由生產商提供的連接構件承載力推薦值,穩定持荷1min,這時連接件不應產生明顯變形;再增加荷載到1.4倍承載力推薦值,連接構件不應產生滑脫或斷裂。
說明:
1 試驗構件(混凝土或者專用夾具);
2 連接構件;
3 夾具。
圖6.2 連接構件承載力測試示意圖
3) 槽鋼螺母防滑性能試驗
利用緊固螺母和六角頭螺栓將平板配件連接于槽鋼上(見圖6.3),螺母安裝扭矩值可由生產商提供或參照表6.3,測試載荷應沿著槽鋼縱向施加于平板配件上。加載速率不應超過每分鐘12.7mm。荷載不增加而滑移繼續發展時的荷載值,即為抗滑失效荷載值。記錄荷載及位移曲線。
說明:
1——槽鋼
2——平板配件
3——槽鋼螺母
圖6.3 槽鋼螺母防滑性能測試示意圖
表6.3 螺母安裝扭矩
螺栓規格
|
扭矩(N?m)
|
M8
|
11
|
M10
|
19
|
M12
|
50
|
4) 槽鋼螺母抗拉拔性能
槽鋼螺母插入槽鋼開口內,槽鋼不得短于150mm。利用六角頭螺栓或螺母以及墊片將槽鋼螺母緊緊固定于槽鋼上,安裝扭矩可有生產商提供或參見表6.3。拉拔載荷應作用于垂直于槽鋼的螺紋緊固件上,見圖6.4 (a)、(b),加載速率不應超過每分鐘12.7mm。連接件應具備足夠剛度保證不會先于螺母產生塑性變形。觀察并記錄試驗過程中的荷載和螺母沿荷載方向的變形,當荷載不再增加而變形繼續發展時對應的荷載值,即視為抗拔失效載荷值。記錄荷載及位移曲線。
說明:
1——槽鋼;
2——墊片;
3——槽鋼螺母
(a)拉力直接作用在槽鋼螺母上 (b)拉力作用于傳力連接鋼板上
圖6.4 槽鋼螺母抗拉拔性能測試示意圖
5) 管夾抗拉拔性能
管夾緊固對應規格的管道安裝于槽鋼上,所緊固的管道長度不應小于槽鋼寬度。槽鋼背部應牢固錨固,距管夾中心等距等值的拉拔荷載垂直于槽鋼施加管道兩端,見圖6.5。加載速率不應超過每分鐘15mm。觀察并記錄試驗過程中的荷載和管夾沿荷載方向的變形,當荷載不再增加而管夾變形繼續發展時對應的荷載值,即為管夾抗拔失效極限載荷值。記錄荷載及位移曲線。
說明:
1——槽鋼;
2——管束;
3——槽鋼螺母;
4——管道。
圖6.5 管夾抗拉拔性能測試示意圖
6) 管夾抗滑試驗—順槽鋼方向
管夾緊固對應規格的管道安裝于槽鋼上,所緊固的管道長度至少等于槽鋼寬度。槽鋼背部應牢固錨固,距管夾中心等距等值的滑移荷載平行于槽鋼施加管道兩端,見圖6.6。加載速率不應超過每分鐘12.7mm。觀察并記錄試驗過程中的荷載和管夾沿荷載方向的變形,當荷載不再增加而管夾變形繼續發展時對應的荷載值,即為管夾抗拔失效時的極限荷載值。記錄荷載及位移曲線。
說明:
1——槽鋼;
2——管束;
3——槽鋼螺母;
4——管道。
圖6.6 管夾抗滑試驗—順槽鋼方向測試示意圖
7) 管夾抗滑試驗—順管道方向
管夾緊固對應規格的管道安裝于槽鋼上,所緊固的管道長度至少等于槽鋼寬度。槽鋼應牢固錨固,測試載荷應按照圖6.7所示方式施加于管道的軸向。加載速率不應超過每分鐘12.7mm。觀察并記錄試驗過程中的荷載和管夾沿荷載方向的變形,當荷載不再增加而管夾變形繼續發展時對應的荷載值,即為管夾抗拔失效時的極限荷載值。記錄荷載及位移曲線。
說明:
1——槽鋼;
2——管束;
3——槽鋼螺母;
4——管道。
圖6.7 管夾縱向抗滑試驗測試示意圖
8) 角連接件荷載試驗
角連接件按圖示要求安裝于槽鋼之上,槽鋼應在頂部及底部錨固,豎向槽鋼長度為600mm,橫向槽鋼長度為300mm。測試載荷應按照圖6.8所示方向施加。加載速率不應超過每分鐘12.7mm。
失效的極限荷載值取下列荷載中的較小者:
g) 荷載不增加而屈服或滑移繼續發展;
h) 局部變形過大導致功能喪失。
(a)配件安裝于槽鋼上部 (b)配件安裝于槽鋼下部
說明:
1——槽鋼;
2——角連接件;
3——槽鋼螺母。
圖6.9 角連接件荷載測試示意圖
1) 托臂荷載試驗
托臂按要求安裝在試驗夾具上,夾具應保證有夠的剛度,測試載荷應按圖6.9所示方式施加于托臂。測試荷載距離托臂端部距離為200mm,加載速率不應超過每分鐘12.7mm。記錄荷載及位移曲線。
失效的極限荷載值取下列荷載中的較小者:
a) 荷載不增加而屈服或滑移繼續發展;
b) 局部變形過大導致功能喪失;
通過該測試測得托臂在加載點臂長時,失效荷載值,通過力矩及剪力可以換算得到均布荷載或集中荷載的極限失效值。
說明:
1——試驗夾具;
2——托臂;
3——錨栓或者T型螺栓。
圖6.8 托臂荷載測試示意圖
1) 疲勞試驗
按圖6.10安裝支吊架組件,支吊架頂端錨固牢固。垂直于管道與管夾中心施加豎向疲勞荷載,荷載幅值為(0.18±30%)kN(2米DN65無縫鋼管滿水質量),頻率為3Hz。啟動疲勞試驗機,進行200萬次疲勞試驗后,檢查支吊架是否產生脫離、裂紋及變形等情況。
說明:
1——錨栓;
2——槽鋼底座;
3——槽鋼螺母;
4——試驗構件(混凝土或專用夾具);
5——槽鋼;
6——彎角連接件;
7——管束
圖6.10 支吊架組件疲勞測試示意圖
2) 防腐性能試驗
(1) 材料表面為電鍍鋅處理時,按GB/T 10125的規定進行不低于90h的中性鹽霧試驗。
(2) 材料表面為熱浸鍍鋅處理時,按GB/T 10125的規定進行不低于480h的中性鹽霧試驗。
(3) 材料表面為鋅鉻涂層處理時,按GB/T 10125的規定進行不低于1200h的中性鹽霧試驗。
(4) 材料表面為環氧噴涂處理時,按GB/T 10125的規定進行不低于1200h的中性鹽霧試驗。
c) 檢驗規則
1) 檢驗分類
檢驗分為型式檢驗和出廠檢驗。
(1) 型式試驗
1. 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行型式檢驗:
a) 新產品試制定型鑒定時;
b) 正式投產后,如產品結構﹑材料﹑工藝﹑關鍵工序的加工方法有重大改變時;
c) 發生重大質量事故時;
d) 產品停產三年以上,恢復生產時。
1. 產品型式檢驗項目應按表7.1.1.2的規定進行。
表7.1.1.2 型式檢驗及出廠檢
序號
|
檢驗項目
|
檢驗型式
|
要求
|
備注
|
型式檢驗
|
出廠檢驗
|
1
|
外觀
|
√
|
√
|
5.1
|
|
2
|
尺寸
|
√
|
√
|
5.1
|
|
3
|
連接構件承載力
|
√
|
|
5.3
|
|
4
|
槽鋼螺母防滑性能
|
√
|
|
5.4
|
|
5
|
槽鋼螺母抗拉拔性能
|
√
|
|
5.5
|
|
6
|
管夾抗拉拔性能
|
√
|
|
5.6
|
|
7
|
管夾抗滑實驗—順槽鋼方向
|
√
|
|
5.7
|
|
8
|
管夾抗滑實驗—順管道方向
|
√
|
|
5.8
|
|
9
|
配件角連接件荷載試驗
|
√
|
|
5.9
|
|
10
|
托臂荷載試驗
|
√
|
|
5.10
|
|
11
|
組件疲勞性能
|
|
|
5.11
|
客戶協商需求時
|
12
|
防腐性能試驗
|
√
|
|
5.12
|
|
注:6.2--6.9條試驗,供需雙方需求時可按附錄A的規定進行評估。
|
(2) 出廠檢驗
1. 產品出廠檢驗由產品制造廠或制造單位的質量檢驗部門執行。
2. 產品出廠檢驗項目應按表7.1.1.2的規定進行。
2) 抽樣方法
(1) 型式檢驗采取隨機抽樣,抽樣基數不少于100套,抽樣數量為3套。
(2) 出廠檢驗以每100套為一批,每批隨機抽取樣品數為5套,樣品數量少于100套時也應抽取3套,樣品數少于10套時應全檢。
3) 判定規則
(1) 產品出廠檢驗項和型式檢驗項目全部符合表1規定要求者判定為合格產品,該批產品方可附帶產品質量合格證包裝出廠。
(2) 出廠檢驗或型式檢驗中出現不合格產品時,允許加倍抽樣產品數量進行檢驗。抽樣產品全部合格則判定該批產品合格;如仍不合格則判定為該批產品不合格,并不應出廠
e) 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
1) 標志
(1) 支吊架應設清晰耐久性標志,至少包括:
a) 規格型號;
b) 生產廠名稱或商標;
c) 生產日期或出廠編號。
(1) 包裝儲運圖示標志應符合GB/T191的規定。
2) 包裝
(1) 支架在包裝箱中應單獨固定。
(2) 產品包裝中應附有適用說明書和合格證。
(3) 在包裝箱外應標明放置方向、堆放件數限制、貯存防護條件等。
3) 運輸
支架在運輸過程中,應防雨,裝卸時應防止劇烈撞擊。
附 錄 A
(資料型附錄)
試驗結果評估
A.1 第6.2-6.9條所規定的試驗可按本附錄進行試驗結果評估。
A.2 每類別試驗的數量不低于10套,每次試驗須記錄荷載及位移曲線,曲線荷載峰值點定義為失效的極限荷載值。
A.3 承載力平均值按式(7.1)計算:
FRu,m =ΣFRu,i/n ……………………(7.1)
式中:
FRu,i——第i個試驗樣品承載力值,單位為千牛(kN)。
n——試驗樣品數;
i——第i個試驗樣品,i=1~n。
A.4 承載力變異系數按式(7.2)計算:
ν = √Σ(FRu,i-FRu,m)2/(n-1)/FRu,m ……………………(7.2)
A.5 承載力標準值按式(7.3)計算:
FRk=FRu,m(1-k×ν) ……………………(7.3)
式中:
k——系數,當n=5時,k=3.40;當n=10時,k=2.57;當n=15時,k=2.33。
A.6 承載力設計值按式(7.4)計算:
FRd= FRk/γ ……………………(7.4)
式中:
γ——承載力分項系數,當破壞形式為槽鋼螺母的滑移破壞時應取1.8,其他應取1. |